《蘇武牧羊》 古曲 項祖華編曲
公元前漢武帝時,蘇武出使匈奴,被扣押放逐到冰天雪地的北海荒原去放牧,但他不辱使命,百折不撓,十九年後,終於手持漢節回歸祖國。樂曲採用流傳的同名歌曲為素材而作發展創作,並吸取了東北揚琴的特點,通過滑抹吟揉,輪顫點泛等演奏技法,突出了樂曲淒壯,悲愴,古樸和深沉的氣韻,歌頌了蘇武正氣凜然,堅貞不屈的愛國情操和高尚的民族氣節。
項祖華: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一日演繹 8:04
SU Wu Tending Sheep ancient melody compiled by XIANG Zu-hua
SU Wu was an ambassador of the Chinese Han Dynasty to the land of the Xiongnus, who were at war with China. Because of his refusal to yield to the Xiongnus, he was held captive and was exiled to the cold wilderness near the North Sea. During his nineteen years of captivity, he worked as a shepherd to make his living. At the end the Xiongnus let him go back to China. The music makes use of the north-eastern style of yangqin playing to help to symbolize the faithfulness and loyalty of SU Wu to his own country.
XIANG Zu-hua : Performed on July 21, 1995 8:04
《五哥放羊》 榆林小曲 鄭寶恆編曲
本曲為內蒙二人台唱腔,二人台是內蒙西部地區的一種民間小戲,由男女二人演出,分持霸鞭與扇子,用內蒙方言對唱,因而得名。其唱腔伴奏,亦有用揚琴者,丁喜才便是佼佼者,他曾為鞠秀芳伴奏《五哥放羊》,而風蜚一時,大揚琴獨奏曲就是根據此段唱腔創編於一九五○年代。
鄭寶恆:一九六一年八月二十四日演繹 3:12
Fifth Brother to Graze Sheep Yulin folk melody compiled by ZHENG Bao-heng
This is a melody from the Inner Mongolia folk drama played by a female and a male person. The melody is sung in Inner Mongolia dialect and widely spread in the western area of Inner Mongolia. This kind of song is always accompanied by yangqin. DING Xi-cai is a famous musician who has accompanied JU Xiu-fang to sing Fifth Brother to Graze Sheep and become famous. The melody was then transcribed for the big yangqin as a solo piece in 1950s.
ZHENG Bao-heng : Performed on August 24, 1961 3:12
《江月琴聲》 -
作者創作本曲的構思是著力於表現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內涵所擁有的深邃意境,在曲式、主題、配器等方面都力求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和中國氣派。
全曲共分四個樂段:
一、江月 – 在鐘鼓等打擊樂的襯托下,柳琴以揉、劃、帶、敲等手法,奏出深沉的散板和優美的慢板,形象地將「楓葉荻花秋瑟瑟」,「別時茫茫江浸月」的迷人景色和碧波蕩漾、輕舟飄逸的明快意境描繪得淋漓盡致。
二、哀訴 – 在樂隊全奏的襯托及交響下,柳琴奏出悲切、痛苦的旋律,時而「大弦嘈嘈如急雨」,時而「小弦切切如私語」,哀訴了古代藝女「夢啼妝淚紅欄杆」的淒慘身世。
三、亂世 – 在樂隊強烈音響的烘托下,柳琴以高難度的夾掃、八度跳、快速演奏技巧等,展示了古戰場「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的大戰場面,情緒起伏跌宕,高潮迭起。
四、遠去 – 這是主題再現的樂段,樂曲在透明、清澈的泛音中結束。餘音繚繞,意味雋永。
王紅藝:一九九四年五月演繹 王惠然指揮濟南前衛民族樂團協奏 13:30
The author’s idea of creating this pieces is to express the profound artistic conception of the masterpiece “Pipa Xing” by Bai Juyi, a great poet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whole piece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
1. Jiangyue –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percussion music such as bells and drums, Liuqin uses kneading, scribing, belting, knocking and other techniques to play a deep free rhythm and a beautiful adagio. The charming scenery of “Dipping in the Moon” and the bright artistic conception of rippling blue waves and elegant boats are vividly depicted.
2. Complaining – Under the background and symphony of the whole orchestra, Liuqin played a sad and painful melody. The tragic life experience of makeup and tears on the red railings.
3. Troubled times –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strong sound of the band, Liuqin demonstrated the battle scenes of the ancient battlefield “the silver bottle burst through the water slurry” and “the iron cavalry highlights the knife and gunshot” with highly difficult clip sweeping, octave jumping, and fast playing skills. Emotional ups and downs Ups and downs, high tides.
4. Go away – This is a rendition of the theme, and the piece ends in transparent, clear overtones. The lingering reverberation means something meaningful.
Liuqin solo : WANG Hong-yi
Concerto : The Chinese Orchestra, Jinan
《邊寨之歌》 -
張曉峰於一九六一年創作此曲,並於一九六三年的「上海之春」上演出,獲得高度的評價。樂曲描寫彝家山寨在皎潔明月的晚上,青年男女們圍繞著篝火,盡情地載歌載舞的景況。曲中運用了新穎的「連抹」及「撮抓」等揚琴的技法,使人有一種清新的感覺。
張曉峰:一九六一年六月六日演繹 上海實驗歌劇院民樂隊伴奏 6:10
Song of the Border by ZHANG Xiao-feng
This piece was composed by ZHANG Xiao-feng in 1961 and was premiered in the Shanghai Spring Festival 1963. The music describes the scenery of the moonlit night in the Yi village. The young people revolving the bonfire sing and dance happily. The new techniques of yangqin give us a fresh feeling in this piece.
ZHANG Xiao-feng : Performed on June 6, 1961; accompanied by the Chinese orchestra of the Practical Opera House of Shanghai 6:10
《美麗的塔什庫爾干》 陳鋼曲 徐平心移植 徐平力配器
塔什庫爾干位於中國最西部的帕米爾高原,多雪山,這裏聚居的塔吉克族人民能歌善舞。樂曲表現了在陽光照耀下的雪山壯麗而明媚,人們在慶祝節日的歡樂場面如同高山積雪溶化奔流而下的情景,充滿西域風情。
劉月寧:一九九五年十二月演繹 中央音樂學院民樂團伴奏 6:41
Beautiful Taxkorgan composed by CHEN Gang transcribed by XU Ping-xin orchestrated by XU Ping-li
Taxkorgan is on the Pamirs Plateau in western China. There are many snowy mountains. The Tajik people who live there like singing and dancing. This piece depicts the magnificent scenery of snowy mountains under sunshine, and the joyful scene of people celebrating their festival. Their joy almost melt the snow on the mountain tops.
LIU Yue-ning : Performed in December 1995; accompanied by the Chinese orchestra of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6:41
《土家擺手舞曲》 -
樂曲採用了土家族民歌音調和擺手舞的節奏特點,以悠長的旋律和歡快的舞蹈節拍,表現出土家人民能歌善舞的情景。
李玲玲:一九九六年六月演繹 6:38
Waving Dance of Tujia Tribe composed by WANG Zhi and GUI Xi-li
This piece makes use of the folk tunes and rhythms of the waving dance of the Tujia tribe, with continuous melodies and lively dance style, to express the dancing scene of the Tujia people.
LI Ling-ling : Performed in June 1996 6:38
《春到沂河》 -
這首作品創作於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被公認為柳琴曲代表作,至今廣為流傳。樂曲描繪了沂河兩岸春光明媚,流水潺潺,萬物生輝的動人景象,人們在田間愉快地勞動,展望豐收,響往未來的喜悅心情,具有濃郁的齊魯風味。
王紅藝:一九九五年演繹 濟南交響樂團伴奏 4:49
Spring Comes to Yi River composed by WANG Hui-ran
The piece was composed in the early 1970s’. It was commonly regarded as the representative liuqin piece and has remained to be popular till today. This piece is characterized with strong Shandong flavor. It shows the appealing scene that as spring comes, everything besides Yi River has been revived and is full of vitality. In addition, the piece reveals the joyful feeling of people who are working happily in the fields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upcoming harvest.
WANG Hong-yi : Performed in 1995; accompanied by the Symphony of Jinan 4:49
《畢玆卡歡慶會》 -
這是一首土家族的舞曲,描寫出:烙塔山下彩台高劄,竹樓前聚集了「畢茲卡」。姑娘們跳起了「擺手舞」,小夥子把「溜子」敲打。老人們吹響了「冬冬奎」噢,土家盛開幸福花。
(注:「畢茲卡」為土家族的自稱)。
吳強:一九九五年八月五日演繹 上海管弦樂團伴奏 6:24
Bizika Festivity (Dance of Tujia) composed by WANG Hui-ran
This is a piece of dance music of Tujia minority. It reveals the scene as follows: at the foot of Luota Hill, colorful stage has been set up; in front of the bamboo building Bizikas gather together. The ladies are performing “shaking hands dancing”, the gentlemen are beating Liuzi drum and the old people are playing wind instruments “Dongdongkui”. People of Tujia are living happily.
(Bizika is the name Tujia people call themselves)
WU Qiang : Performed on August 5, 1995; accompanied by the Shanghai Philharmonic Orchestra 6:24
《泰山觀日出》 -
抗戰初期,作者創作了琵琶曲《泰山觀日出》,新中國成立後,由於創改鼓琶成功,遂將此曲改由鼓琶演奏。樂曲描述在泰山上觀賞日出的情懷,山高水長的景緻,觸發對大好河山遭外敵入侵的憤懣心情。
程午嘉:一九五六年演繹 5:04
Watch the Sunrise in Taishan composed by CHENG Wu-jia
This piece was originally a pipa piece compos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the War against Invasion.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gupa, it was transcribed to a gupa piece. The music describes watching the beautiful sunrise scenery from Taishan and has a touch mood that the country has suffered invasion by the enemy.
CHENG Wu-jia : Performed in 1956 5:04
《寒鴉戲水》 -
《寒鴉戲水》是潮州十大套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套;屬重六調六十八板,由頭板、拷板及三板組成。寒鴉即魚鴉,學名鸕鷀,俗稱魚鷹,潮人叫它鸕兒。曲意為在那春寒料峭的江河中,魚鴉們在為漁人捕魚之後,嬉戲追逐於水面,成為一幅大自然中的禽樂圖。
蕭劍聲:一九九五年七月二十一日演繹 5:02
Ospreys Sporting with Water Chaozhou folk music
This popular melody is from the Chaozhou (also called ‘Teochew’ by people in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region of Guangdong province, where Guangzhou (Canton) is the capital. Despite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the Chaozhou language and culture are quite different from other parts of Guangdong. Music is no exception. This piece portrays the picture of Chaozhou fishermen making use of ospreys to help them do their fishing. At the end of the day, the ospreys play with one another after finishing their work.
XIAO Jian-sheng : Performed on July 21, 1995 5:02
《大浪淘沙》 -
此曲為瞎子阿炳傳譜,他所演奏的曲調來源,通常都是一個啞迷,無法印證出處;據他說此曲原是道家的《梵音》合奏曲牌,經過他在技術上的修飾,成了琵琶曲;但到目前為止也沒有考證到與此曲有關的道家音樂,因此這可能就是阿炳的作品。樂曲共分三段,第一段細膩安靜地訴述了他對人生不平和的感慨;第二段用發展的手法,情緒漸次高漲,富有推動力的音調與前段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三段採用十番鑼鼓《將軍令》的曲調為素材,以明朗鏗鏘有力的節奏,作為寄託著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李乙:一九五七年一月十五日演繹 3:38
Waves Washing the Beach by HUA Yan-jun
Lang Tao Sha is the title of a ci (lyric poetry) melody. The literal meaning of the title is “Waves Rinsing the Sand”. The prefix “da” (big or grand) may refer to its formal structure. This piece was originally performed by HUA Yan-jun who is also called Ah Bing the Blind. The source of Ah Bing’s music has always been puzzling to scholars and musicians. Ah Bing himself claims that it is one of the set tunes (qupai) from the Taoist ensemble music repertoire and he elaborates on it and turns it into a pipa piece. So far there is no Taoist piece which can be verified as being related to this piece. It may very well be Ah Bing’s own composition. This sanxian piece was adapted from the pipa piece. There are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is rather soft and serene; the second is more involved which makes a contrast with the first; the third incorporates the melody of “General’s Command” (Jiang Jun Ning, the suffix ning may also refer to a form of ci of shorter length, if it is so interpreted, the title could also be read as “The General”) from the Shi Fan Lo Gu (Variety of drums and gongs music) repertoire, using clear and strong rhythm.
LI Yi : Performed on January 15, 1957 3:38
《在銀色的月光下》 塔塔爾族民歌 黎英海改編
在這首以新疆民歌改編的樂曲中,中阮始終以一種自由隨想的方式出現,就好像在那美妙的銀色月光之下獨自地邊彈邊唱,微風不時地徐徐吹來,小溪不停地嘩嘩流響,而笙的獨奏猶如水銀般的月光,灑了在地上,更為我們帶來了一份靜謐。
吳強:一九九六年演繹 4:42
Beneath the Silvery Moonlight Tatar folk song arranged by LI Ying-hai
In this arrangement of the Xingjiang folk song, the zhongruan always appears in a free, capriccio like style, like playing and singing alone under the moonlight, with gentle breeze blowing and little stream flowing. The sheng solo is like the moonlight poured on the ground like mercury, bringing us quietness and peace.
WU Qiang : Performed in 1996 4:42
《餓馬搖鈴》 Cantonese Music
阮仕春根據余其偉演奏譜移植,樂曲旋律抑揚頓挫,轉調巧妙(「乙凡」與「正線」互相串插),寓意掙紮、奮鬥之人生經歷於栩栩如生之餓馬形象之中。另一說為何柳堂所作。
阮仕春:一九九六年十一月演繹 4:49
The Hungry Horse Ringing the Bell Cantonese music
This piece was transcribed by YUEN Shi-chun according to YU Qi-wei’s performance score. The melody of this piece turns up and down, and modulation is done skillfully. The music is about the struggles in life.
YUEN Shi-chun : Performed in November 1996 4:49
《絲路駝鈴》 寧勇曲 周煜國配器
「無數鈴聲搖過磧、應駝白練到安西。」樂曲以唐代張籍《涼州詞》中詩意為依據,吸取了新疆民間音樂音調。並以擬人的手法展現了沙漠廣袤,紅柳搖曳及古絲綢之路上不畏艱辛,長途跋涉的駱駝商隊。凝聚了辛酸、沉重的抑鬱情感。
徐陽:一九九六年演繹 陝西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伴奏 7:07
Camel Bells along the Silk Road composed by NING Yong orchestrated by ZHOU Yu-guo
Based on a Tang Dynasty poem “Liangzhou Ci”, the music describes how a camel cade travels along the silk road, a world of desert and sandy waste. Blended with Xinjiang folk music, the melody shows traveling merchants’ hard life and their melancholy.
XU Yang : Performed in 1995 6:14
《松花江漁歌》 -
樂曲創作於一九五九年,是馮少先為其改革的三弦十八品的月琴而作,以富有地方色彩的東北民歌音調為素材,描寫松花江上漁民們的生活。全曲共分「江晨」、「出航」、「漁歌」、「捕魚」及「返航」五個段落,用改革月琴演奏,技法突破傳統,令人耳目一新。
馮少先:一九六三年九月二十一日演繹 黑龍江歌舞團民樂隊伴奏 6:49
Fisherman Song of the Songhua River composed by FENG Shao-xian, CAO Da-cang
This piece was composed by FENG Shao-xian in 1959 for his newly reformed yueqin. The music described the fishermen’s life in the Songhua River with the local folk music style from the folk song of northeast area. The entire piece is divided into: “Early morning of the river”; “Set out on a voyage”; “The fisherman’s song”; “Catching fish” and “Return journey”, five sections.
FENG Shao-xian : Performed on September 21, 1963 6:49
《陽關三疊》 -
此曲又名《陽關曲》,最早見於《浙音釋字琴譜》,以唐代王維《送元二之安西》詩為主題,該詩曾被譜寫成《渭城曲》,並收入在《伊州大曲》中,全曲分三大段,用一個基本曲調作變化反複,疊唱三次,因歌詞中有「西出陽關無故人」句,所以有《陽關三疊》之名;後被譜成琴歌流傳至今,也有去其辭,單獨由琴來演奏。今據琴曲改編成箜篌演奏,另有一番情味。
崔君芝:一九八一年一月九日演繹 5:35
Farewell at Yangguan ancient tune
This piece sets a poem by WANG Wei to music, which is about seeing a friend off at the western frontier. The music consists of three sections. A basic tune is varied and repeated three times. A verse says, “West of Yangguan you will see no friend.” This piece was worked out for singer with qin accompaniment, and later also performed without words on the solo qin. This version of solo konghou is unique in tone colour and expresses the genuine emotion revealed at the moment when bosom friends depart and leave their homeland to some faraway lands.
CUI Jun-zhi : Performed on January 9, 1981 5:35
《木棉花開》
《木棉花開》採用中國西南邊陲少數民族的特徵音調為素材,以熱烈歡快的節奏、優美動聽的旋律,展現出人們在木棉花開的季節裡,敲鑼打鼓、輕歌漫舞、歡慶佳節的熱烈場面。在慢板的中段,柳琴以特殊演奏技法,模仿獨弦琴的風格,奏出了獨特的韻味。
《嵩山印象》
柳琴、琵琶雙協奏曲《嵩山印象》是一首採用河南地區的豫劇、民間曲牌和民歌為素材,加以提煉和發展,充分發揮柳琴和琵琶各種技巧的新鮮組合,並以大樂隊的多種多變的藝術手法為基礎創作而成的佳作。採用柳琴、琵琶雙協奏的形式,在我國音樂史上還是第一次。
第一樂章〈嵩山情懷〉
引子部份以人工泛音、琶音、帶弦、歷音、新創造的山口音等手法,勾劃出巍巍嵩山、古剎少林的神態奇觀。慢板以清新純樸的旋律與打、吟、揉、拉等潤飾性手法,抒發了人們對大好河山無比親切的溫馨情懷,散發出濃厚的鄉土氣息。
第二樂章〈少林神功〉
樂曲以夾掃、碼下音(新創手法)、八度大跳、快速換把、複雜的和絃、節奏等高難技巧,與大樂隊的宏大音響交相輝映,表現了少林僧人練武、打鬥、追殺等場面,再現了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蓋世無雙的英雄氣概,充滿詼諧、緊張、激越的熱烈氣氛,具有很強的戲劇性。
《野蜂飛舞》
《野蜂飛舞》是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於1900年寫成的歌劇《薩爾丹沙皇的故事》中的管弦樂間奏曲,常單獨演奏和被改編成供各種不同樂器演奏的樂曲。內容描寫一群黃蜂正在追逐並襲擊一隻天鵝,王子發現後,立刻營救,並奮力與蜂群搏鬥,最後天鵝變成了美麗的公主,及愛上了王子,並締結了一段美滿的婚姻。
《銀湖金波》
《銀湖金波》是作者於一九六零年為配合柳琴改革,創作出柳琴獨奏的「第一曲」。樂曲的快板以熱烈歡快的節奏、華麗優美的旋律表現出人們敲鑼打鼓、紛紛湧向水庫、觀看放水開閘的激動人心的場面。中段慢板,時而抒情纏綿,時而流水叮咚,時而抒情昂揚,抒發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第三段為再現發展樂段。樂曲在柳琴的夾掃、快奏及樂隊的烘托下,在高潮中結束。
《芬蘭波爾卡》
波爾卡是十九世紀早期興起於東歐民間的一種快二拍子的圓圈舞。樂曲節奏活潑歡快、天真俏皮,使人感到輕鬆和親切。此曲是根據同名樂曲改編。王紅藝在芬蘭演出時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展示了柳琴演奏外國曲目的特殊魅力。
《歡騰的天山》
《歡騰的天山》採用跳躍奔放的新疆維吾爾族音調為素材,運用高難度的快速演奏等技巧,表現了天山南北一片歡騰、新疆兒女喜慶豐收的熱烈情景。樂曲充分表現了柳琴清脆、明亮剛健的音樂個性,富有鮮明的時代氣息和新疆風格。
《塔吉克舞曲》
《塔吉克舞曲》以歡快的旋律、熱烈多變的節奏,生動地表現了塔吉克民族熱情奔放的性格及歡騰的節日場面,猶如一幅載歌載舞的音樂畫面。該曲榮獲全國第三屆民族管弦樂展播獨奏曲比賽創作一等獎。王紅藝因演奏此曲而獲「優秀演奏獎」。
《雷波月琴調》
「雷波」乃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區中的一個地名。樂曲根據雷波地區月琴手演奏的散曲改編而成,故名《雷波月琴調》。樂曲以敘述的形式描寫火把節之夜狂歡的情景,表現獨特的涼山彝族風情。全曲分為三大部份。
低音嗩吶吹出原始的動機,樂隊以朦朧的音色奏出引子樂段的主題,氣氛原始而神秘。夜幕降臨在如仙境般的彝海湖畔,小夥子和姑娘們結伴漫步而來。
第一部份的開始,由阮咸緩緩奏出甜蜜抒情的第一主題:湖畔的林中樹下,燃起了篝火;樂隊和阮咸相對奏出歡快跳躍的第二主題:人們緩緩起舞、對歌,火把開始燃點,氣氛由甜美轉向歡快。阮咸的華彩過渡樂段像領舞的姑娘,逐漸加快了舞蹈的節奏。阮咸和樂隊融在一起,在F調上重現了第一、二主題,歡樂的氣氛越來越濃了,晚霞篝火下的情侶們拉開了狂歡舞會的序幕,也就結束了第一部份。
在巴烏和阮咸對答的過渡樂段後,打擊樂又再推起了歡樂的節奏,樂曲進入了第二部份。笙和柳琴的泛音組合音色模仿情侶含著「口弦」邊舞邊吹的情景,節奏不斷地加快。柳琴用彝族月琴的古老彈奏法,在兩根弦上像旋風般的快速輪奏,奏出分解雙聲部的效果。在樂隊強烈的音響節奏的配合下,創造出人們狂歌吶喊、漫山火把狂舞的音樂形象,樂曲進入了高潮。
在阮咸華彩片段後,進入了第三部份,重現了第一部份的主題。夜深了,篝火慢慢地熄滅,歡樂的人群,雙雙對對,在銀色的月光下漫步進入深林的幽境,沉醉在甜蜜之中。樂曲的尾聲在平靜的氣氛中結束,引發人們的遐想和回憶。
《在北京的金山上》
《在北京的金山上》是根據同名歌曲改編,具有濃郁的藏族風格。慢板樂段,柳琴以掃拂全輪的手法奏出激情的主題音調,接著又以長輪和彈挑手法交替奏出抒情的旋律,表現了藏族人民對首都北京的熱愛和敬仰之情。快板部份以豐富多變的節奏和主題的變奏音調,表達出藏族兒女的強悍、剛健、熱情奔放的性格和歡快的情緒。
《我們永遠在一起》
《我們永遠在一起》是根據巴基斯坦電影《生命》的插曲改編而成。內容充滿了人間親情的歡樂、依戀和幸福,具有濃郁的南亞風格。
《木蘭從軍》
《木蘭從軍》是根據河南梆子《花木蘭》唱腔改編而成。北魏年間,可汗大點兵,民間女子花木蘭,因父老弟幼,乃假扮男裝,代父從軍馳騁沙場,轉戰10年,屢建奇功,不貪富貴,返里奉親。
《昭君出塞》
《昭君出塞》描述公元前三十三年,漢時匈奴犯境,漢元帝為求平定邊疆戰亂,遂用毛延壽之計,將昭君(王嬙)出塞和親,王為了民族大義,毅然承擔了這任務,隨行帶去了大量的文化及生產技術,為民族和睦及文化交流作出了貢獻。本曲根據廣東音樂《昭君怨》為素材,加工改編,表現了王嬙對和親生活的憧憬及離別家鄉的哀愁。
《餓馬搖鈴》
《餓馬搖鈴》作為樂曲的命題是較為突出的,在民間音樂中,更是少見。此名字的由來可追考至古代的兵法,是一種「設伏」的戰術,晚上空著軍營,佈置「懸羊擂鼓,餓馬搖鈴」來虛張聲勢,引誘敵人來偷襲,然後包圍消滅之。除此以外,也可能像很多廣東小曲,隨便起一個名字,與曲趣毫無任何關係一樣。
《黛玉葬花》
《黛玉葬花》取材自名著《紅樓夢》,其中有此一折感人至深的故事;樂曲就是根據越劇中這段情節的唱腔改編而成,深刻地描述了女主人公林黛玉荷鋤葬花,「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情感。
《石上流泉》
《石上流泉》借用了唐詩詩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作為樂思的構想,以彈撥樂的形式,生動地描繪出一幅簡煉的潑墨山水畫。
《天山的春天》
《天山的春天》是一首新疆風格的樂曲,有波斯音調的特點。樂曲表現出沙海茫茫、駝鈴叮噹、商隊緩行的動人情景。
《彩雲追月》
《彩雲追月》的主題是一個流傳極廣的曲調,為三十年代風靡一時的作品;現由陳如祁改編為彈撥樂合奏曲,以展現柳琴系列(高音柳琴、中音柳琴、次中音柳琴)豐富的音色變化。
《春郊試馬》
《春郊試馬》屬近代廣東音樂,描寫春回大地,策馬輕馳之情景,曲調輕快生動,朝氣勃勃,讓人一聽頓覺心曠神怡。
《陽關三疊》
《陽關三疊》的背景曲意出自唐代王維的《送元二之安西》,是一首有名的表現送別的詩,曾用在當時大曲中稱《渭城曲》。
採用此詩所作的琴曲,初見於《浙音釋字琴譜》(1491);目前流行的琴曲《陽關三疊》是將原詩重覆發展為三段而得名。
由於音樂能夠緊密結合詩句,而且將詩中依依惜別的真摯感情渲染得淋漓盡致,深沉的音韻,淒然悲切,因而至今仍然受到人們的喜愛。
《江清月近人》
《江清月近人》借唐人孟浩然詩曰:「移舟泊江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來寫人的生命和情感可以和大自然融為一體。此時,蒼茫的宇宙感會悄然從心靈深處,飄向空中的明月,一縷永恆的悲愴情調揮之而去。
《西班牙舞曲》
《西班牙舞曲》採用著名的西班牙風格歌曲《美麗的西班牙姑娘》之旋律,由著名作曲家盧亮輝先生為台北柳琴室內樂團重新編配,具有西班牙熱情、活潑的風味,並表現了其民族自由、典雅的特色。全曲詼諧幽默,將為聽眾們帶來會心的一笑!
《匈牙利舞曲》
《匈牙利舞曲》出自一八六九年布拉姆斯在柏林出版之具有吉普賽風格的十首四手聯彈鋼琴曲《匈牙利舞曲第一集》。由於樂曲色彩豐富、富有生氣,很受大眾的歡迎,於是出現了各種改編曲。此曲演奏風格自由、速度多變,十六分音符的快速演奏表現舞曲的熱情。
《快樂的囉嗦》
「囉嗦」是雲南少數民族的一種舞蹈名稱,以蘆笙吹奏音樂,大家圍成一個圓圈,翩翩起舞。樂曲中運用了創新改革的高音柳琴、中音柳琴及次中音柳琴,由張式業重新編配,全曲風格輕快活潑。
《火把節之夜》
火把節是彝族人民一年一度的重要傳統節日。樂曲描述彝族青年男女在火把節的晚上,在火光的輝映下盡情歌唱、跳舞並互訴戀情。此曲運用阮仕春研製的阮咸,音色渾厚而結實,亦為獨奏阮咸開創嶄新的一頁。
《撥弦波爾卡》
《撥弦波爾卡》是一首以小提琴撥奏的技巧來演奏的曲子;現由作曲家李英改編,以柳琴、中阮及大阮演奏。曲中充分展現出輕鬆、歡愉的氣氣。
《玉堂春序曲》
序曲《玉堂春》以家喻戶曉的傳統京劇《玉堂春》為題。運用“引子與二重賦格曲”的藝術形式,力圖高度濃縮,概括地提示劇中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波折及其結局。同時,也想為擴展民樂人才所習慣的“綫性思維”和豐富彈撥樂隊的表現能力進行一些實踐性的探索。
《嵩山印象》
柳琴、琵琶雙協奏曲《嵩山印象》是一首採用河南地區的豫劇、民間曲牌和民歌為素材,加以提煉和發展,充分發揮柳琴和琵琶各種技巧的新鮮組合,並以大樂隊的多種多變的藝術手法為基礎創作而成的佳作。採用柳琴、琵琶雙協奏的形式,在我國音樂史上還是第一次。
第一樂章〈嵩山情懷〉
引子部份以人工泛音、琶音、帶弦、歷音、新創造的山口音等手法,勾劃出巍巍嵩山、古剎少林的神態奇觀。慢板以清新純樸的旋律與打、吟、揉、拉等潤飾性手法,抒發了人們對大好河山無比親切的溫馨情懷,散發出濃厚的鄉土氣息。
第二樂章〈少林神功〉
樂曲以夾掃、碼下音(新創手法)、八度大跳、快速換把、複雜的和絃、節奏等高難技巧,與大樂隊的宏大音響交相輝映,表現了少林僧人練武、打鬥、追殺等場面,再現了天下功夫出少林的蓋世無雙的英雄氣概,充滿詼諧、緊張、激越的熱烈氣氛,具有很強的戲劇性。
《荒城之月》
《荒城之月》借意“荒城十五明月夜,田野何淒涼……昔日繁華今何在,故人之何方。”好一首傷感萬千的詞篇,哀愴悲涼,演奏者用中阮豐富的音色變化和對比,深刻地表現樂曲的內容,開始在冷冷的靜謐之中,中阮以似說似唱的散板,把樂曲帶入了特定的情緒之中,緊接著主題的呈示用一種近乎於乾瀝、苦澀的音色再加以尺八的呼應,營造了荒城、冷月,照我獨徬徨的氣氛,之後,中阮時而輕柔的點奏、時而深沉的撥彈,既有衝動的嘆息與無奈,又有冷靜的思考與承受,使樂曲的意境得到了進一步的渲染和烘托,當主題再一次以苦澀的音色出現時,你不得不為日本這個具有相當悲劇色彩的民族特性而動容。另外,你也可以用你的HiFi音響檢測一下演奏者在音色對比變化上的苦心。
《甜蜜的家》
《甜蜜的家》展現了中阮這件樂器的多重魅力。衹要有一個正確而統一的演奏方法,當群阮齊奏時,你會感到它是那樣的合協悅耳,而獨奏時又是非常的獨特。
這首樂曲的輪音,尤其是雙輪是很精彩的。彈撥樂的特點是顆粒狀的;怎樣把那些顆粒串連起來成為又快又密又均勻的連線,同時又要盡可能地減少和避免彈片觸弦時那些因有但卻不希望有的嚓嚓噪聲,是令每一位彈撥樂演奏家非常頭疼的事情。因為這是衡量一位演奏家的試金石,需要具備非常精深的基本功底。吳強在這方面已取得了相當的成功。正因如此,才使得這首《甜蜜的家》更附有了溫馨之感。
《莎芭女王》
《莎芭女王》道出傳說中那遙遠神秘的莎芭女王,仿佛就在你面前,她是那樣的高貴美麗,讓你由衷地臣服;又是那樣的阮與竪琴默契的輕聲交談,還是中阮與樂隊熱情的放聲歌唱,都無法表達對女王的精彩描繪。最後中阮四弦那一記低沉的下滑音,真就是發自心底的贊嘆。
《黃昏之戀》
《黃昏之戀》是一首著名的美國電影插曲,旋律優美、溫馨。中阮以它特有的音色,表達了對美好人生、美麗風光的讚頌及眷戀之情。
《草原抒懷》
《草原抒懷》描寫藍天、白雲、草原。樂曲以蒙古族音樂為基調,以寬闊悠場的旋律,起伏疊宕的節奏,勾繪出天似蒼穹,籠蓋四野的大自然風光,歌頒了蒙族人民熱情豪放,勤勞勇敢的淳樸風情。
《在那遙遠的地方》
《在那遙遠的地方》是王洛賓極富浪漫色彩的一首臆想式的歌曲。豐富的配器手法和音色對比使該曲更如幻影幻像。錄音師對各種樂器的音色、遠近、虛實、甚至上下的調動,更讓人感到迷朦的神奇感。
開始時,豎琴與雙簧管的出現猶如地平線那端不斷飄過的歌聲,由遠而近,然後中阮接過來吟唱。排簫的呼應,彷彿飄在天空上的回聲,忽而清晰可聞,忽而高遠繚繞,使聲響不光具有縱深左右,更讓人有了高闊之感。尤其小提琴那紗一般音色的襯音就像雲霧輕潤、蒸氣裊裊繞繞。而結尾中阮那霹靂般的四弦力奏和深厚的倍低鳴響,就像讓你把臉貼在了這無垠草地上,遙遠而親近,虔誠吸吮著她身上散發的……
《都達爾與瑪麗亞》
《都達爾與瑪麗亞》一改先由中阮奏出主旋律的方式,而是以分解的和絃,一句句地奏出了一種輕鬆漫步式的伴奏音型,巧妙地襯托出雙笛吹出的主旋律。之後再由樂隊的再三連接,請出了這位美麗的瑪麗亞,使樂曲更增添了一份羞澀的含蓄之美。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前蘇聯的優秀歌曲。是與《山楂樹》、《卡秋莎》等一批整整影響我國幾代人的經典歌曲。與中阮排簫的對奏既像一對相依的戀人,又似一幅遠近虛實的郊外景色,表達了純潔高尚的浪漫情懷。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
《吐魯番的葡萄熟了》原是著名作曲家施光南的一首女中音獨唱歌曲。以中阮這件溫厚柔和的樂器來演奏此曲很是匹配。再加以極富新疆風格的曲調和歡快跳躍的舞蹈節奏。使其恰到好處地表現了樂曲所具有的情趣。
《阿爾漢布拉的回憶》
《阿爾漢布拉的回憶》原是一首著名的西班牙結他樂曲,具有很高的技術難度。舒緩優美的旋律猶如綿延不斷的樂思,涓涓湧出,把你帶入無邊的回憶之中。從頭至尾幾乎全部為輪音演奏,這對演奏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考臉;尤其是那些輪音中快速短小的連續換音,稍微的一處不均勻,就會打斷你入靜的遐思。
《春到清江》
《春到清江》主要描寫山水秀麗的清江春色。全曲引子運用長串之琶音及彈輪倚音,把人引入溪水潺潺、綠色蔥茂之寧靜畫面。明亮之羽調式旋律反覆出現,貫穿於全曲,使人感到清新、舒暢;中段之快板描寫繁忙的生活場面。樂曲將主題進行了多種手法之變奏,且充分發揮了揚琴各種豐富之演奏技巧,如琶音、彈輪、撥奏和音複調,及反竹等。
《彝族舞曲》
《彝族舞曲》是根據王惠然作曲於一九六零年的同名琵琶曲整理、移植。其主旋律採自西南地區少數民族彝族民間音樂海菜腔和煙盒舞曲,此曲描繪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青年男女舞蹈歡樂的場面。
《致愛麗絲》
《致愛麗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於1810年的作品,發表於他去世後40年,他在樂譜上親筆寫有“為紀念愛麗絲而作,1810年4月27日”,但至今亦無法考證到有愛麗絲其人與他有關;可能是他的學生特雷澤‧馬爾法蒂,被誤譯成愛麗絲。於是從1876年首次公開出版後,便以訛傳訛至今。樂曲以小迴旋曲式寫成,旋律清新流暢,使人聯想起少女的天真和純潔,是一件最為世人喜愛的作品。
《雨打芭蕉》
《雨打芭蕉》最早見於丘鶴儔所編的《弦歌必讀》(增刻)。陳德钜的《廣東樂曲的構成》中說:「1920年後,有番禺沙灣何柳堂(擅琵琶)始製《漁樵問答》、《雨打芭蕉》、《餓馬搖鈴》、《寡婦彈琴》等曲,在當時尚未有甚麼作曲的人,樂壇便為之轟動了。」可想此曲為廣東音樂形成階段的曲目;陳俊英的《粵樂曲選》中說:「這是廣東古調之一,描寫初夏時節,雨打芭蕉的淅瀝之聲,極富南國情趣。」此曲屬八板的變奏體,旋律流暢明快,演奏上發揮了揚琴的各種技巧。
《寒鴉戲水》
《寒鴉戲水》是潮州十大套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套;屬重六調六十八板,由頭板、拷板及三板組成。寒鴉即魚鴉,學名鸕鶿,俗稱魚鷹,潮人叫它鸕兒。曲意為在那春寒料峭的江河中,魚鴉們在為漁人捕魚之後,嬉戲追逐於水面,成為一幅大自然中的禽樂圖。
《瑤族舞曲》
揚琴曲《瑤族舞曲》改編自同名的管弦樂曲,生動地描繪出一幅兄弟民族歡樂歌舞的場面。樂曲由靜中有動的長鼓節奏開始,帶出了華麗的主旋律,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主題再次出現,情緒逐漸高漲,姑娘們紛紛加入舞蹈行列。粗獷熱烈的旋律把樂曲推向第一高潮,猶如年輕的小夥子們為姑娘們的舞姿所動,情不自禁地闖入舞列。高潮過後樂曲由小調轉換到鮮明的大調,旋律富歌唱性而帶有跳躍的節奏,恰似一對戀人在輕歌漫舞,憧憬著幸福美好的未來。第三段再現了開始的主題,人們歌如潮、舞似海,在一片狂歡中再次推向高潮,然後結束。
《山寨風情》
《山寨風情》是根據居於山寨的中國雲貴高原少數民族的音樂風格創作而成,由〈山谷迴聲〉、〈口弦情歌〉、〈林中嬉遊〉、〈月夜搖籃〉、〈婚禮舞蹈〉共五個部份組成,展現出一幅山寨風情的民族畫卷。
《歡樂的新疆》
《歡樂的新疆》採用了新疆的音樂為素材,旋律簡明流暢,頗具感染力,刻劃出新疆人民能歌善舞的民族特性。樂曲前後兩段比較歡快、活潑,中段則以優美、深情,富於歌唱性為主,全曲表達了新疆人民在熱情奔放的歌舞中,歡慶節日的喜悅心情。
《木蘭辭變奏曲》
《木蘭辭變奏曲》表述木蘭從軍的故事是在中國家喻戶曉。此曲構思以宋代郭茂倩編撰的《樂府詩集》之敘事詩《木蘭代父從軍》為依據,細緻地刻劃了木蘭女優美、感人的藝術形象。
《汨羅江隨想曲》
《汨羅江隨想曲》道出屈原是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時代楚國的一位著名愛國詩人,他有許多膾炙人口的篇章流傳至今。公元前二七八年屈原在國家即將淪亡的關頭,面對滔滔的汨羅江水,含恨投江殉國。樂曲展現出一幅凝重的畫面,滔滔江水猶如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懷,激勵後人奮發向上。
《G大調小步舞曲》
《G大調小步舞曲》是一首最為典型、最為著名的小步舞曲,是德國作曲家貝多芬於1795年的作品。樂曲採用複三部曲式結構寫成:第一部分曲調溫柔、典雅,描繪出貴族社交場合的莊重而又矜持的舞蹈姿態,舞蹈中彷彿有文雅的鞠躬和穩重的屈膝禮等禮節性的動作;中部旋律運用反竹演奏,曲調輕巧,描繪出帶有小跳動作的柔美舞姿;再現部完整反覆第一部分舞曲,最後有若相互鞠躬而結束了樂曲。
《風雨鐵馬》
《風雨鐵馬》帶出了古代屋簷下懸掛的銅鈴,稱為”鐵馬”。此曲描寫了在風雨中搖曳不定、叮噹作響的“鐵馬”。音樂生動、意境深邃。
《苗鄉歡歌》
阮咸與打擊樂《苗鄉歡歌》是一首2016年完成的原創阮咸與打擊樂重奏曲。節日的苗寨,身著節日盛裝的少年兒童,載歌載舞,以各種形式慶祝這盛大的節日。
柳琴獨奏曲《波浮的港》是根據同名日本歌曲改編,通過柳琴模擬三味線等日本民族樂器的音色,展示了柳琴豐富的表現力,奏出了異國情趣。
柳琴獨奏曲《十五的月亮》是根據同名歌曲改編而成,全曲分〈思念〉、〈巡邏〉及〈團圓〉三個樂段。通過柳琴多種技巧和富於表現的演奏,表現了軍人和妻子深切的想思之情、邊防巡邏的艱辛,以及團圓的喜悅激動等複雜情緒,展示了戰士和親人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崇高境界。
柳琴獨奏曲《土家族舞曲》又名《畢茲卡歡慶會》是一首土家族的舞曲,描寫出一幅熱鬧歡樂的喜慶畫面。烙塔山下彩台高札,竹樓前聚集了「畢玆卡」。姑娘們跳起了「擺手舞」,小伙子把「蹓子」敲打。老人們吹響了「冬冬奎」,噢,土家盛開幸福花。(注:「畢玆卡」為土家族的自稱。)
柳琴獨奏曲《火把節戀歌》描繪了在景色如畫的彝家山寨,彝族青年男女在火把節之夜,載歌載舞、互訴戀情、歌唱幸福生活的動人情景。
柳琴獨奏曲《我是一個兵》是一首大眾歡迎的樂曲,改編者運用快速挑弦、雙彈、夾掃等綜合技巧,奏出了一段雙聲部曲調,氣氛熱烈、歡快,表現出戰士的自豪感和樂觀主義情緒。
柳琴獨奏曲《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是根據電影《鐵道游擊隊》同名插曲改編而成,抒發了抗日戰士熱愛和讚美家鄉的情懷,表現戰士們為保衛祖國、打擊敵人的英勇氣概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柳琴獨奏曲《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描繪了塔吉克族人民載歌載舞的歡騰場面和熱愛生活的真摯情感。
中阮獨奏曲《孤芳自賞》:我不過是對自己說,孤獨祇是一種感覺,勾勒怎樣的嘴臉才能反映心態,祇怕連最後的自尊也喪失了。泛指的人。
中阮獨奏曲《傣寨情歌》是一首根據傣族民歌音調創作而成的中阮獨奏曲,全曲優美、抒情。演奏中運用中阮的滑音、吟音、揉弦等手法,展現出一派傣族青年男女切切相依的戀情。
中阮獨奏曲《悠悠情思》是作者在西北高原生活工作三十餘年,離別後難以忘卻對那片土地的深切眷戀,譜寫此曲以寄情思。樂曲以《青海花兒》為基調,給人以蒼涼之美。
中阮獨奏曲《雪雁南飛》是根據同名漢樂箏曲改編創作,表現了雁群自由翱翔在天空的形象。
中阮獨奏《孔雀開屏》乃作者為「孔雀屏劇團」一場戲的舞蹈所寫的伴奏音樂,由橫簫領奏,旋律起伏有致,音調華麗優雅,後來被改編成各種形式之器樂演奏。樂曲以孔雀開屏之姿比擬一種祥和與幸福的氣氛。
中阮獨奏曲《阿尼瑪卿山》描述位於青藏高原上的阿尼瑪卿山,是座潔白無暇的聖山。在當地藏胞心中,她是聖女的象徵,是吉祥、幸福的源泉。每當朝聖日和節日時,當地藏民們都要朝拜、仰望著這座聖潔的山,並唱起頌歌,跳起鍋莊,期盼著她給人們帶來幸福、吉祥。
中阮協奏曲《第二中阮協奏曲》是由作曲家劉星先生於2004年完成的中阮協奏曲。樂曲分為三個樂章,音樂元素異彩紛呈,在演奏此曲的過程中,循序漸進地感受到了聽覺方面的多彩意象。這首曲子的難度體現在技術和協奏方面。樂曲充分運用了中阮演奏的各種技巧,也是阮樂作品中技術難度的一個突破。同時在與鋼琴的合作中,每個段落的銜接都需要反覆地磨合。以上是在熟悉樂曲的點滴中感觸頗深的地方。
揚琴獨奏曲《查爾達斯》原是廣為流傳的小提琴曲。這首匈牙利音樂風格的樂曲是取材於匈牙利的同名民間舞蹈音樂,它以略帶傷感的慢板旋律(拉蘇)開始,在激情熱烈的快板(弗裡斯)中結束。
揚琴獨奏曲《彈詞三六》是一首廣為流傳的著名江南民間樂曲,原名《三六》,早在1895年出版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譜》中此曲的記載。曲調流暢優美,節奏活潑明快,韻味清新雋永,具有濃郁的江南風格。
揚琴獨奏曲《大浪淘沙》是根據民間音樂家阿炳的琵琶曲改編而成。全曲分三段,第一段是全曲的主體,旋律深沉蒼勁,感歎式的音調時起時伏,抒發了壓在心底的感慨心情。中段以快速而富有動力的模進旋法,與前段形成對比,情緒趨於開朗。末段以鏗鏘有力的旋律和堅定的節奏,表現出對光明的嚮往與追求。
揚琴獨奏曲《南疆舞曲》是根據于慶祝的同名彈撥樂合奏曲改編。樂曲取材於新疆維吾爾民間音樂,採用模進、加花、展衍、轉調等創作手法,並突顯揚琴快速演奏的特點,形象地描繪了南疆人民載歌載舞歡慶佳節的景象。
揚琴獨奏曲《陽關三疊》原為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琴歌,根據唐代大詩人王維的詩歌譜曲,經改編成揚琴曲。運用彈唱的表現手法,更加深情細膩的表達了詩人在送別友人時,難捨難分的離愁別恨。曲調優美抒情,充滿了哀傷的情緒。
揚琴獨奏曲《珠落玉盤》是一首旋律十分優美動聽的樂曲。演奏中頓音的運用,描繪出猶如珠落玉盤那般美妙、清脆的聲音,營造出溫馨、愉悅的氛圍。
揚琴獨奏曲《春郊試馬》是一首根據廣東音樂改編的同名揚琴曲。此曲以大量的顫竹和齊竹技巧很好地展現了廣東音樂節奏明快,旋律活潑的特點
揚琴獨奏曲《寒鴉戲水》的【頭板】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慢板樂段,清新委婉的曲調,表現出一種霜凍,冰寒的特殊環境。第二段“拷拍”採用四一拍子,其節奏前半拍和旋律後半拍起的變奏手法,使樂曲呈現出活潑跳躍的情緒,描寫廣漠降寒鴉,大地伏生機之濃濃春意。第三段是熱烈的“三板”,旋律輕快,活潑,形成全曲高潮,將寒鴉於水中追逐嬉戲的情景渲染無遺,給人一種寒意已驅散,早春已來臨的意境。
揚琴獨奏曲《汨羅江上》以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為創作題材。樂曲以極慢的速度和揉弦,通過旋律的起伏刻劃對詩人的憑弔。二段用撥弦以求清淡的效果,表現江上的平靜。三段以後逐漸加快速度,加強力度,通過轉調展示江上賽龍舟的熱烈場面。末段為尾聲,以慢速重複第一段的前半部分,表現對詩人的懷念。
揚琴獨奏曲《五哥放羊》是根據榆林小曲改編而成的揚琴曲。樂曲以優美動聽的旋律表現了白雲繞林,山林茂密,“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的農家人所具有的樸素情懷。
揚琴獨奏曲《賽龍奪錦》是一首廣東音樂風格的作品,樂曲通過描述端午節民間舉行龍舟賽,勇奪錦旗的熱鬧場面,表現了勞動人民勇敢、豪放、奮發向上的精神面貌。
揚琴獨奏曲《漁舟唱晚》是根據古箏傳統名曲改編,樂曲描繪了夕陽映照萬頃碧波,片片白帆隨波逐流,漁民悠然自得滿載而歸的情景。
揚琴獨奏曲《塔什瓦依》是一首約於100年前作於新疆南部的民間樂曲。塔什瓦依是作者的名字,擅長彈奏熱瓦甫,並編創了大量的音樂作品,其中這首最有名的熱瓦甫曲以他的名字命名,並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受人們的喜愛。
揚琴獨奏曲《東湖之春》是上世紀50年代創作的一首揚琴獨奏曲。曲中大量運用揚琴的頓音、琶音,以及隱伏旋律在三連音中的運用。將充滿朝氣、活潑的音樂氣氛表現得恰到好處。
揚琴獨奏曲《勝利花燈》乃五十年代揚琴、高胡、古箏的重要代表作。樂曲表現了節日裡民間燈會的熱烈情景,經改編的獨奏曲流暢華麗,充分發揮了揚琴的表現力。
揚琴獨奏曲《山寨風情》描寫我國西南地區獨特的山寨風韻。樂曲分“山谷回聲”、“口弦情歌”、“林中嬉遊”、“月夜揺籃”和“婚禮舞蹈”五個段落。
揚琴獨奏曲《鄉村抒懷》這是一首美國揚琴曲。
揚琴獨奏曲《美麗的非洲》是通過優美的旋律和動力感的節奏,描繪出非洲的美麗景象和熱愛生活、熱情淳樸的非洲人民。
揚琴獨奏曲《愛的協奏曲》是一首從英國著名鋼琴輕音樂演奏家克萊德曼抒情鋼琴曲中移編的樂曲,通過詩意的旋律,使揚琴這一不同於我國其他民族器樂的世界性樂器的魅力展現出來。
揚琴獨奏曲《趕海的小姑娘》是以輕快的曲調和節奏,素描著在海邊玩耍的女孩們愉快喜悅的心情。
揚琴獨奏曲《音樂會練習曲》是一首實用而優美的練習曲,整首樂曲在寬鬆三段體結構中,融入揚琴的幾種常用彈奏技法,輕快而動聽。
揚琴獨奏曲《雙手開出幸福泉》描寫在偏遠缺水的地區,人們努力不懈的開墾,水源終於出現了,為地區帶來了幸福的泉流。
揚琴獨奏曲《山丹丹開花紅豔豔》描寫滿山開遍了紅色的野百合,象徵著人民幸福快樂的生活。
揚琴獨奏曲《阿思圖裡亞斯的傳說》是根據西班牙作曲家阿爾貝尼斯‧伊薩科的《西班牙組曲》之第五首作品改編而成。